名师大讲堂|英国切斯特大学伯纳丁·穆雷为动画与传媒学院师生带来“创意与设计”专题讲座
伯纳丁·穆雷(Bernadine Murray),英国切斯特大学创意产业学院院长,专业背景涵盖美术、多媒体和平面设计。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曾从事自由和平面设计工作、教育游戏的软件开发、图形插画以及社区艺术等领域的实践。她的创意实践聚焦于冥想绘画、内外叙事、身体体验(embodiment)、无常(impermanence)、边界空间(liminal space)及元认知(metacognition)等主题。
3月12日,英国切斯特大学创意产业学院院长博纳丁·穆雷(Bernadine Murray)应邀为动画与传媒学院师生开展题为“创意与设计”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动画与传媒学院院长孙永辉主持。
讲座伊始,穆雷院长以自身跨领域职业经历为引,回顾其从社区艺术工作者、游戏开发者、数字插画师到教育管理者的多元生涯。她指出,创造力、好奇心与自信是未来创意人才的三大核心特质——“创造力是突破常规的源泉,好奇心驱动对未知的探索,而自信则是将创意转化为商业价值的关键”。她强调,在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重塑行业的背景下,教育者需构建“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本土与全球双向链接”的创新培养模式。
针对技术工具与人文价值的平衡问题,穆雷院长提出“技术为用,思维为本”的理念。她以切斯特大学学生实践为例,强调“人工智能是提升效率的工具,但作品的灵魂始终源于人的创造力与情感共鸣”。例如,该校学生在动画创作中运用黏土定格、数字合成等技术表达抽象情感,或通过作品探讨环境可持续性、心理健康等社会议题,“技术拓展了艺术表达的边界,但人文思考才是内核”。
穆雷院长重点解析了切斯特大学创意产业学院的特色育人体系。该校以“未来技能课程”为核心,通过校企合作课程设计、社会协作学习及真实项目评估,强化学生的技术应用与职业素养。学生可选择“创意未来”模拟项目(如跨学科合作、版权研究)或“现代职场中的创造力”企业实习(7周140小时高技能岗位实践),在沉浸式环境中提升竞争力。此外,“公民学生战略”通过构建社会资本、打造全维度学习体验及提供终身学习支持,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创新力与社会责任感的行业领军者。
穆雷院长还通过多个创作案例向师生们展现了切斯特大学在动画与数字媒体领域的跨界实践。切斯特大学学生作品《修补与改造》联动加纳Slum Studios、利物浦Open Eye画廊及本地慈善组织,将二手服装升级为艺术装置,推动可持续时尚与社区联结;动画短片《边界之间》融合数字技术与公共艺术,在社区空间创作互动投影,探讨文化认同议题。她特别提及校友Lili Sipeki凭借“校服升级改造”项目斩获Redress设计大奖,以及Alexandra Novacki将传统剪裁与现代数字设计结合登上《Vogue》的案例,印证“教育-实践-产业”闭环培养模式的实效。
在全球化合作方面,穆雷院长分享了切斯特大学与Storyhouse剧院、切斯特当代艺术节等机构的深度联动。例如,“切斯特思想节”邀请残奥冠军、战地记者等跨界人士与学生对话,激发创作灵感;“数字叙事实验室”联合BBC开展跨媒介内容开发,学生参与制作的虚拟现实项目曾在伦敦电影节展出。她呼吁高校打破地域局限,“让课堂成为连接全球创意生态的节点”。
讲座最后,穆雷院长分享切斯特大学的官方微信,微博,小红书账号,并鼓励在座师生今后通过社交平台多交流。
动画与传媒学院院长孙永辉总结时表示,穆雷院长的分享为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国际视角与实践范本。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与项目制实践,将跨学科思维与国际资源融入教学,进一步探索与切斯特大学在教学、实践等方面合作机制,培养“艺术功底扎实、技术素养深厚、全球视野开阔”的新一代创意人才。让学生在全球化舞台上,以创意回应时代命题。
讲座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袁园、黎静、汪兴、王荆宇萱/摄)